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工作案例 | 精准施策,“4+1+N”助力学困生 从“危机”到“生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阅读数:

一、案例简介

小陈(化名),男,性格内向,原2019级本科生,留级一年。该生高中阶段成绩突出,但因父母管制较严,导致进入大学阶段造成较大的逆反心理,沉迷网络游戏。大一学年(2019-2020学年)挂科两门,通过补考1门,在挂3学分;大二学年(2020-2021学年)增加专业课学习后,累计挂科学分超35分,学业预警“红色预警”等级,达到留级条件,随2020级本科生重新攻读大二学年(2021-2022学年),原2020-2021学年在挂课程清零,带入3个在挂学分留级。留级后的第一学年,状态仍未得到调整,情况并未好转,大二结束后仍在挂32学分,再次进入学业预警状态。大三学年(2022-2023学年)及时止损,在巨大压力下,在挂科目全部清零,35个曾挂科目顺利通过重修考试,大三下学期考试挂科2门,均通过补考,通过大四论文答辩,顺利毕业。目前已就业。

二、案例分析

经过初步研判,此案例为典型的学业困难学生案例,外加映射出的学业困难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认知层面的问题需解决。

经与小陈本人、其父母、同学、舍友和任课教师沟通,我总结出可能导致该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有三,即认知方面、行为方面和心理层面

认知方面:强压之后的逆反心理,忽视大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该生父母为教师职业,母亲为该生初高中学校老师,对该生期望较大,管教较严,因此该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增大,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抗拒心理。父母的高要求、高期望让他最终选择逃避,所以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管制,该生逐渐松懈下来,也不愿接受父母的观点想法,逐渐开始沉迷网络,出现挂科现象。

行为方面:信念不坚定和意志力差导致的行动力差小陈大学之前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未出现挂科现象,但由于刚入大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从开始之初就出现了心理认知偏差,认为大学是自由的、无压力的,导致选择“躺平”状态,后面虽察觉自己存在的问题,但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付诸行动,已然存有“挂了这么多课,学不过来,学了也还是会挂,没救了”的想法,心理状态处于有心无力无法做出改变的情况。

心理层面:性格内向,持续自我否定。小陈同学性格内向,极少的社交和活动参与,沉迷网络,通过网络世界消磨时间。虽保证到课率,但上课听不进,考试复习不过来,最终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糟糕,挂科导致的学习心态和心理状态,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学生处于半放弃状态,自信心极度下降,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法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不停循环往复,犹如深陷泥泞沼泽。

综合以上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可总结出两个原则:理想信念为根本,其他问题统筹兼顾;真心感化,以情动人,循序渐进。

三、思路举措

针对小陈的情况,特制定了“4+1+N”的育人思路,即四导、一框架和N种形式”。通过“4+1+N”模式助力学困生从“危机”到“生机”,此思路的推广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1. “四导”协同,落实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实施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家庭在育人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针对小陈出现的学业困难问题,结合“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提出“四导”个案帮扶工作思路。

小陈同学留级后与该生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家长该生留级原因及可能存在的后续问题,并给予家长信心,消除家长因过度担忧而增加学生压力和逆反心理的可能。经过2021-2023一学年的探索,结合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目前已经制定“辅导员引导-专业课教师教导-朋辈辅导-家长疏导”的“四导”学困生帮扶工作思路,针对小陈同学具体问题开展具体工作。

首先,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给予小陈同学指引,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并不断鼓励、督促学生成长。通过辅导员协助,与专业课教师取得联系,就学生具体挂科科目制定学习计划和辅导工作安排。同时,朋辈辅导做好辅助,在专业班级中寻找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进行1对1小课堂。最后,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络,沟通家长疏导学生情绪的方式方法,促进家长与学生良好沟通。通过“四导”协同工作思路落实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小陈同学从认知到行为再到心理层面均有所改变,学业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据父母反馈,该生与父母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变化,生活上越来越自信且乐观。该生作为典型学困生真正走出了困境,重燃希望,目前正备战考研。

2. ABC情绪理论框架,助力学生消极信念和想法转变

“ABC情绪理论框架”是由艾利斯在认知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套个人化治疗理论和方法,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信念和想法来改变最终结果的,结果包括情绪和行为等。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情绪(C),其实与发生的事件(A)无关,而是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B)有关。

针对小陈同学存在的问题,运用“ABC情绪理论框架”这一治疗法,结合谈心谈话帮助该生改变对待挂科而信心降低、厌学情绪较大等想法,通过改变态度和情绪,走出困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交谈,帮助学生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可以把所有在挂科目补修通过,并且引导该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倾听”、“共情”、“鼓舞”等支持性方式帮助小陈树立信心,由自我否定变为自我肯定,同时分享优秀事例,并进行朋辈感染。

通过一定时间的跟踪,小陈同学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与同学和家长沟通更加从容和自信。

3. N种形式育人,精准施策创新育人新模式新思路

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辅导员在处理过程中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模式、新思路,丰富育人形式,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阵下药。

针对小陈同学出现的情况,结合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提出“四导”新思路,实现“三全育人”工作原则。同时,谈心谈话模式多元化,不只局限于办公室面对面谈,应实现“三宽”:拓宽谈话空间、延宽谈话时间、放宽谈话内容。对于小陈同学学业问题较为严重,需多花时间加强关注,随时随地、线上线下了解其状态。除此之外,运用一些心理学活动开展引导,解决学困生潜在的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畏难心理等特征。

多种具体实施方式2022-2023学年,做好小陈同学和任课教师、家长之间的桥梁,帮助其学业和生活状况均得到改善;督促小陈同学,给予极强的关注度,并组织开展小陈同学擅长的活动展示其风采,加强小陈同学自信心和存在感;帮助小陈同学放下学业包袱,树立信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课余时间,走进小陈生活,深入宿舍与小陈畅谈,谈话内容除学业相关,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并偶尔带小陈同学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帮助其走出网络,寻找生活中美好的事情;鼓励小陈同学每日进行QQ打卡,汇报每日学习进度和生活小结等。通过一系列、多手段形式走入小陈生活,让其感受到关爱与重视,集多方合力共同帮助小陈走过大三学年,顺利通过所有考试,开始面向新的人生。

四、经验启示与工作建议

在处理问题学生事务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痛点、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善于寻找痛点,问题导向,挖掘直观影响因素;牢牢紧抓重点,分辨问题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高效破解难点,直击学生内心,最终感染学生,真心换真心。

掌握三个关键点后,根据此案例,分析得出,学困生从“危机”到“生机”,需由内而外解决“生机”,即改变自我认知与外部合力给予最大支援相结合,同时发挥辅导员育人之本,最终赢得“生机”。

1. 察觉自我重塑自信心

通力合作,找到当下最符合学困生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行为,再到心理层面发生改变。帮助学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认清现状,明确信心的重要性,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不断提升学困生内在驱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重重困难。通过顺利改变学困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其内在动力,实现结果层面(行为和情绪)的变化,为学业帮扶精准施策打牢基础。

2. 四方合力育人同心圆

家庭同样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父母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被替代的重要作用。家校共建,群策群力,给予学生全面支持,落实“四导”个案帮扶思路,努力构筑辅导员、专业教师、家长、朋辈(同学、学长、室友、学生党员和干部)等多维合力体系,构建同心圆育人模式,通过鼓励、扶持、帮助等外部支援,多形式、多元化助力学困生摆脱危机,走出黑暗,走向美好前景,助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3. 拒贴标签坚守育人心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因此不到最后一刻就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位问题学生。就辅导员工作层面来说,不擅自为某一类学生贴入标签,同等看待每一位学生,自己时刻保持对学生的信任之心,相信不管目前遭遇何种困难,孩子都是有希望去度过的。作为辅导员,要始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要爱学生、护学生、信学生,始终坚守一颗育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