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阅读数:

 要: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目标等方面高度契合,确保了融合教育的可行性。 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诉求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等背景变化,促使开展融合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借鉴优秀 的经验,深入推进二者在教育理念和环境等方面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构育人格局,让教育回归本 质。本文主要对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意义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的提升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社会环境是积极心理 学的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年培养的一种手 段,旨在培育学生群体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与综合能 力。积极心理学是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的指导和方向,可 促使该工作中向着有目标、有组织、有特色、有效果的趋 势发展,培育更多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 班人,值得深入研究。

一、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育理念契合

人文关怀理念旨教育注重人文的发展和个体价值的 实现。积极心理学主张利用有效措施帮助个人形成积极 的体验和心理能量,从而提高心理韧性;具有积极的人格 特质,可抵御外界干扰,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面 对人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复杂繁琐,即包括对学困生、 贫困生和思想行为不规范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引 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通过言传身教、说服与评价等教育 方式,解决其个体问题;也涉及到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思想 政治教育。围绕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响应国家教育政 策方针的号召,按照党和国家要求,规范展开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思想和 心理及行为等方面教育的引导和约束,使其思想行为规 范,有健康文明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助力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二)教育目标相同

大学生是处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春期群体,但受其 养尊处优的成长环境、缺少的社会阅历、尚未成熟的心智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集体意识不强和抗挫折能力差、 人际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高校 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宽泛性,无法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辅助教育,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 现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二者教育目标都关注学生的健 康成长。积极心理学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性格和品 德,让学生能够追求美好人生。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 脚点不谋而合,融合教育可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 获得积极主观体验,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融合教育更 利于实现对大学生关注和发展及培养的教育实现目标,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1

(三)教育功能耦合

积极心理学育人的过程和结果都集中体现在“积极” 两字,主张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思想和心 理和认知,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追求幸福和有价值意义 的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也是通过课程   和实践活动等正面引导的方式,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修养与抗挫折能力,使其能够理性客观和明辨是非,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定的思想意识形态,实现自我发展与 完善。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和思政教育在实施途径方   面近似,在教育功能方面耦合。

二、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打造积极的思政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品质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效 果,尤其是打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让学生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其被自尊和自信培养等心理需 求。同时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和大众传媒及课堂氛围等要素的支撑和影响。大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整 合网络和家庭及校园等多方面资源的优势,促使立体和 相互关联的教育环境尽快成型,拓展环境育人的功能。 一是家庭是个人成长不能忽视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体道 德与品质的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正确的教养方 式,和睦的家庭成员,利于个体形成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 和积极的成长体验。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促进作用,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学生家庭环境,让家长 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其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二是校园环 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包括满足日常学习与生活需 求的硬件设施,也包括有渗透力和影响作用的校园文化 环境。拓展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首先需要重视良好的 学习氛围和学风的建设,校内形成赶学比超和良性竞争 的积极学习氛围。其次,树立身边典型的榜样力量,发挥 其示范和带动、模仿等作用,感染其他学生形成规范的思 想行为与价值观念。最后,宣传教育正能量思想与行为, 实现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形成积极的品质。此外,展开 多种实践活动,在节日契机,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地方 特色文化教育等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挖掘节 庆日蕴藏的教育资源及价值意义,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 建设。在其基础上,加强家校合作,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家 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及 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意 识等状态。家长和教育管理人员协同开展实践活动,包 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活动等,优化育人氛围,提高 家长和学生等多主体对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认识,共同 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三是注重网络育人环境的构 建。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网络展开大学生日常 思想政治教育,将网络作为教育的平台,并整合网络教育 素材,丰富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教师敢于与网络不实言论正面交锋,趁机组织组织学生展开话题研究,让学生在 网络上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的碰撞中,实现思想政治教 育内容的深入理解。采取造网络育人的模式和建立相应 的育人环境,可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 系,让学生对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更高2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整合,可帮助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有效解决大学生 的思想与行为及心理等问题,使其形成规范行为,优化教育效果。首先,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积极 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是自我生活状态及周边环境对自身感官等多方面的评价 后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根基。不 同学生的认知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痛苦与幸福的体验 感受也不同,最终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而幸福感的高 低与积极心理品质存在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幸福感 随着积极品质的增多而提高,个体的积极品质越少,对幸 福的感知能力则越弱。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带动思维的发 展,大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丰富的 情感体验,会增加情感共鸣,消除学习的抵触情绪和不正 确的人生观念,强化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 者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注重对其积极情感的 培养,改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抵 触情绪。实际上,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较 大,普遍存在烦躁和抵触等负面情绪,教师关注学生的不 良情绪和情感感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情 况,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使 其主动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融 入积极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渗透红 色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故事,体会其党和人 民的情感;比较历史和当下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参与话题讨论,使其坚定理想信念。也可以渗透 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 公益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渗透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了 解积极心理学中的“逆境抵抗力”概念,使其明白挫折并 不是坏事,可以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学会在面对困难 与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积极的看待问题, 从困境中寻找机遇,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式,获得进步和 成长,并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实现逆境应对能力培养的 润物无声效果。其次,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渗 透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想要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 效性,关键在于提升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 体验、现实需求的契合度,丰富大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经 验,从而对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而 将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社会责任感和传统美德及集体主义 等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 想品德与心理品质。通过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和改变认 知,消除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从而改变情绪与行为结果。也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组织开展心理剧表演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积极心理学 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积极心理学的魅力,提 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都强调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可通过教育引 导大学生学会识别与表达及管理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 平,预防心理问题。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引入积 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观念。如在讲授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等相关内容时,可 适当引入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人格特质与积极情绪等方 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与实践。

(三)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视,要 求教育管理工作者多学习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提高 其应对和处理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能力,并树立开放性 的教育管理观念,采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首先,树 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 求,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指 导,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 群体,普遍喜欢独自学习与思考,但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相对困惑与无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 实际情况,根据其个性特点,合理制定教育管理计划。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尊重此类学生群体的个性,鼓励其发 挥独立解决问题和深入思考等内向性格的优势。并针 对性的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帮助其克 服社交恐惧,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关 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等社团活动,使其在感兴趣 的领域中发挥个人优势。其次,有终身学习为导向的育 人观念。积极心理学倡导终身学习,这就需要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帮助 大学生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高, 但其他领域知识掌握片面的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为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树立完整理论 体系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其拓展其 他知识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网络课程 等自主学习途径和资源及方法,使其广泛接触其他领域的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会等跨学科的学术活动,与 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主体及时交流,以此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和视野,发展其综合素质能力。最后,重视潜能开 发。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和开发个体潜能,思政教育工 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发现和激发自身潜能与优势,提高自 信心与成就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深入的 交流,了解其兴趣特长和天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 动,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个人技能与自信心。如通过 心理测评等方式,发现学生在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 优势,并鼓励其参与社团活动与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锻 炼沟通协调与管理能力,使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从而对 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明确的规划。此外,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中也需要了解积极心理学在强调人际关系在个体成 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以提高个体 幸福感为目标;强调实践和体验在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 作用等方面,积极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 体验和收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自我调适等综合素 质能力3

三、结语

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促使其思想成熟和 行为规范,有利于其认知提高和健康成长。但融合教育 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注重两种在教育内容和理念 等方面的整合,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采取 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动接受性,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琪 . 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 究[J .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3).

2]刘志军 , 郑金玲 , 宋官巧 , .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基 于党史教育素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 西部素质教 ,2023(8).

3]汪金菊 , 王亚萍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政课 多元体系建设[J . 公关世界 ,2022(8).